《鬼市》演绎的情感流变亦真亦幻
微博的强大功能犹如是向无垠的空间撒开了一张四通八达的网,比如我的微博几乎就是以读者、作者、编者作为庞大的支撑点而存在的。短短两年多也营造出了一种考校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的氛围,我不是不爱读诗歌,我是怕自己读不懂,所以很少去发表言论,但这部妨碍我和诗人们交朋友。
最近我就在微博上就结识了一位叫“成都凸凹”的作者,据说,他10多年前就活跃于文坛了,他这一独特的笔名让我顿生好奇,于是我便特地去阅读了他发表在《青春》杂志2012年第9期上一部中篇小说,这篇小说有一个很魅惑人的名字:《鬼市》。
初览《鬼市》,的确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天上、地下、城市、乡村,信息密度和场景转换都让人目不暇接,读来很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随后再细细地品读一了遍,便真实地能够感受到一种情感流变的气场铺天盖地,很有一种想要发自内心的议论一番的冲动。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所架构的故事框架和选择的情节桥段都有比较显著的异象特点,读起来让人意趣横生。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把省城闹市区里的“鬼市”与山野中四处游荡的“鬼市”用故事情节把它链接起来,大开大阖地铺排着人世间特别温暖的情感流变,这就别有一番韵味了。省城里的“鬼市”热闹异常,其中演绎着许许多多的爱恨情仇与阴阳交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乐融融。他们即便是有着很朴实的情感也流淌着一种厚重自然的韵味。“古玩、字画、陶瓷、铜器、玉器、家具、文房四宝、竹雕、金石、古籍善本、旧书、古钱币、象牙雕、鼻烟壶、西洋货、东洋货、香炉、衣饰、火花、紫砂、烟标、药材、食物、杂货、刀枪、器具……鬼市上的货品包罗万象,”而故事中的师兄师妹却有着一种很质朴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情感如涓细的泉流那样温婉弥漫,才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份看似亦真亦幻,实则跳跃跌宕的人间真情。
而作为铺垫主题的副线,山野的“鬼市”也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它为升华作品意境、扩张作品的内涵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于“鬼市”中的林林总总的人物的现象更是把作品的内在精神烘托到一个崭新的人文高度,让我们读完作品后能够从中联想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这篇作品的结构铺排得相当精致,叙述语言也透露出实在的气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很成熟笔法和艺术意蕴都让我们特别地欣慰。像:“大约是城里的阳气重于山里,我看见城里虽也是鬼影幢幢,但毕竟是大大少于阴气积郁的山林和坟地。天似亮没亮之前这一段儿是最冷的,民间管这会儿叫鬼呲牙。……鬼都出来活动都呲牙了,咋个还不见鬼市露脸呢?正疑惑间,似有一声淡薄如蝉翼的鸡鸣,在天边啼出。我知道五更快到了。”这样的语句读起来就特别地灵动。作品中所塑造的几位人物也性格各异,栩栩如生,非常地鲜活,像“五娃”“刚儿”“幺师”等几个人物都有他很独到的韵味。
纵观整部作品的叙事也连贯而不紧迫,阅读起来十分舒意,让人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一种精神情怀的热切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