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推荐:2011年10月好诗选
自2009年8月起,我每月集中推荐一批好诗,主要面向年轻诗人,目的是向网友呈现生机勃勃的21世纪汉语诗歌的当下真实现状。个人独立制作,不依附任何机构和集体。最后集中统一公开出版。本月推荐的部分诗作将选登于诗人王夫刚主编的《青年文学》中旬刊。
《月亮》
毛子
天空也知道计划生育,它只养一个月亮
那时,它是野物,还不是家养
我们也在百兽之中,尚没有孤立。
那时,我不说现在的话语
只有孤鸣或长啸。
什么时候月亮变成诗词的月亮、乡愁的月亮
和卿卿我我的月亮?
什么时候我抓骨头的前爪,变成
握豪笔的双手?
当我写啊写
可我的脊柱不再与大地平行。
月亮一定还在那里,但我们看不到它了。
我深深的孤独来源于此。
昨天看《狮子王》,那个衰迈的兽首奄奄一息
躺在月亮下流泪。
我知道,死去的不是它,而是我们无法回到的原形。
《矛盾律》
毛子
近日读《惶然录》,一段文字跳入眼帘。
幽居的佩索阿如此坦言:
——我在自欺,我总是在属于别人的乳房上,
躲躲闪闪地窃取别人的温暖。
想想也是,那些美丽的肉体。
她们不曾给卡夫卡、不曾给尼采、不曾给叔本华。
不曾给克尔恺郭尔。
不曾给荷尔德林。
不曾给陀思妥耶夫斯基。
也不曾给贝克特、梵高、加缪、佩索阿……
这些属于我精神家族的庞大成员
她们不会喜欢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而当我在不同的性事里,狠狠地做着。
我的靠近充满疏离:你重要的地方
不是在这里,不是在这里……
《所多玛,所多玛》
毛子
怎样用一个米沃什,兑换“另一个欧洲”。
那块大陆上曾发生的,也是我身边还在继续的。
有时候,捷克就是波兰,匈牙利就是罗马尼亚,华沙就是北京。
前几天读策兰,我震惊他直接从宇宙中提取人类的黑洞。
这个历经死亡营的犹太人,因为人的恶
而为奥斯维辛领罪。
难怪布罗茨基说:“疼痛是传记性的,喊声是非个人的。”
难怪朵渔也愤然:写小诗令人发愁。
这些黑暗中的诗人,是诗歌引以为傲的精神。
他们之后,我们遇到的每一个词语
都是断头台。
是核废料。
是末日。
论到末日。我想起09年夏季
日全食临头。
人们在天空下,目睹了天空的死去活来。
那一刻,不可一世的太阳也有灭顶之象。
那一刻,我看见上帝从头上走过
像走过罪孽深重的所多玛城……
《一个美国老兵的简明幸福史》
毛子
我和几个女人有过肌肤之亲,现在都已结束。
但对于爱本身,我依然保持原始的关系。
我的初吻给了米妮,校际唱诗班的漂亮女生。
而那个女招待,引导我完成了
肉体的成人礼。
我和房东的女儿好上又分手。
后来,是长满雀斑的凯莉,是混血的黛丽,
是推销汽水的芭芭拉……
那时我年轻,横冲直闯。
我还没学会慢下来,还不知道爱需要耐心。
要不是战争爆发,我不会认识那个改变我的人。
那是反攻的第二年,我们一路向柏林挺进。
渡过易北河时,我被炮弹炸飞。
在野战医院的帐篷,她为我清洗伤口
她的眼神安宁、柔和,简直像圣母。
那一刻,我要下了她的地址。
战争结束后,我又要了她的全部……
掐指算来,我们已一起生活了57年。
我已82岁。可感觉年轻的像个孩子。
想想我拥有爱,并把它们带到老年,这难道不是幸福?
所以,对生活我没有什么抱怨
我每天尽情的享受日光,享受热水澡,享受周末的家庭大聚会。
我想,上帝也会这样
把我召回。
《西峡小镇》
西川
偶然经过的镇子,想不起它的名字。
我在镇子上吃了顿饭,喝了壶茶,撒了泡尿。
站在镇中心那片三角广场上,向北望是山,向南望也是山。
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走动在镇子上(不可能只有这么几个人)。
一条狗从一座房屋的影子里蹿到另一座房屋的影子里。
生活几乎不存在,却也虚虚地持续了千年。
没想到我一生的经验要将这座小镇包括进来。
没想到它不毁灭,不变化,目的是要被我看上一眼。
《白扣子》
叶来
有一次,晚上
去许文选家打扑克牌
他妹妹坐在窗前抄作业
穿着小碎花的旧衬衫
上面的白扣子
少扣了一个,我低头看见
一枚坚果
敲打着地面
滚落在竹篱笆下
惊动了菜地里的小虫子
低鸣着,山风轻轻地吹
小水沟独自欢唱
这是夏夜,山野寂静
豌豆藤独自爬上竹角
守着清寂的夜晚
就像北山脚下
几户人家
守着几份清白
《月光边境》
叶来
这是初夏的夜晚
月光袈裟,令人心碎
容我北伐
一路如此罢了。
捕快我可以找个托辞打发
在边境
我们分手,饮酒告别
去赴他国
纵情于月光之下
风景就是当下的遗失
所有的欢快都隐于风中,
“樱花易于伤感”*。
本少的诗句
来年再托付
在樱树下,
美人垂暮,却有暴力的体香。
注:“樱花易于伤感”为本少爷诗句。
《与县后书》
叶来
其一
我想,现在,我大多数的时间,便活在尘土和喧嚣里。
一位三十七岁的男人,赤膊短裤,抬头便
看见对面的工地,假象的小桥人家,隔着一堵墙,暮色
掺着泥巴,就等着秋天物事人非的景物,
一点点地剥落,他含烟的发梢。
旧货旁的垃圾,背小孩的妇女,小儿已酣睡,
稀落的翅膀,垂下,像极了秋日的长叹。
哦,这一切,这一切。县后不因绝望而落下不为人知的泪滴。
其二
县后社,座落在这个岛屿东北部的一个小村落,黄尘厚土,
已没有古民居的厝屋风彩了。
秋阳把它煮得,像一锅毛血旺,沸腾的便是
那下了班后,从厂门鱼贯而出的女工,
在马路旁
肆无忌惮地,往肚子里填塞食品和热量。
我总是经过她们,她们内心的湖水敞得相当开,
秋风一阵阵,把她们最为寂寞的
青春吹走,像偈语一般,缓慢,无限。正如她们缺乏营养的乳房,
落日之下,渗透着荒凉,悄然发生。
其三
今日秋分,我眼里有雨水,有魏晋以来的浓墨,
这便是那浮云,三千的恍惚。
是啊,通往县后菜市场的匝道,躺着一座墓,碑已无言,
但我确信,它每日都看着众多的打工者
匆匆行走,步子比身子重许多。
还好啊。墓地里的人,身子很轻,有轻薄之美,
看浮世之人
口含夜色,吞吐月光。
我也经过这块墓地,拎着鱼头,打数斤酒
回来独自斟饮。眼中蒙着一层灰,
眉头卷起,秋日怀伤,大病似的,鱼骨吐不干净。
其四
在县后,我的发染上秋天的景致,像刺绣
这含霜的景物,欠黄土一次掩埋的机会。
啊,这人世,
怀着戒律般的秋风咏调,
在我的脸上,有着哪般的寂静呀。
这尘土,
这秋风,
久久不忍把县后的颓伤,送到远中之远。
哦,远中之远,近中之近。
那位母亲又一次经过我,
胸前安放着一副皮囊,垂到肚皮,它们在秋风中颤栗和不安。
我目送她,默默饮完这杯酒,
梵音悲如河水,我欲纵身一跃,谁也不欠。
其五
理发师在做他的文章,在我的头顶,搅动他
忧伤的剪刀。镜子里,发夹,木梳,刀片,染发水挤在一起,
就像秋日下的县后,稠密得让人双眼发酸。
他不说话,三五平米的地方,卡嚓卡嚓
弄出的声音,让人不安、紧张。
我应该是每月来理一次发,每一次都是孤独地坐着,
很陌生地看几眼年轻的他,他老样子,
依旧无精打彩,就像那位逝去多年的人,对门外世俗的喧嚣
有着太多的偏见。他挽着袖子,不断冲洗
我的头颅,沉稳,打少量的皂。
镜前的椅,空空荡荡,
唯有门外贴着“本店转让”的字样,像前朝的月光,
印在县后,秋风如何吹,都揭不走。
其六
经枋湖东路,仙岳路,在东渡路左拐往湖滨西路,
进鹭江道,在兴鸿大厦完成一次县后
过来的俗事。之后,坐公交,看一张张
冷漠的脸,经西堤,抬头再看海景高楼,它们坚硬,像群山
在近处,一动不动,笔直得让我心情难覆。
哦,这是一张秋风,明月抵达唐朝,
三千繁华,一事难了:回县后。
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外加行路两里半,膝痛难当,
还是要走的话,那么就到世间浑沌的民国,
叫上一辆黄包车,不敢大声:到县后。
其七
其实,这都是乱景。尘土,民居,厂房,租铺,
通向县后社的台阶,更多的是,
这里的人民
衣着没有鲍鱼的光鲜,他们来自祖国各地
说我听不懂的方言。可能会说:
唐和尚,袈裟留下。
案前,他卷起袖子,操刀一剁,鱼头鱼身分为两半,污浊之水,天上地下。
而我,赶紧掏出银两:师傅,不用找了。
是啊,秋分时节,鱼水肥大,
云层辛苦。
我拎着鱼头,一路走回,女工的眼神暗淡,困于一点点的物质。
其八
夕光平静,云层慵懒,像极了县后辉煌旧货市场里的
妇女们,她们在轻缓的秋风中
唠叨着家事,她们不谈雨水,不谈秋风,杀鱼煮虾。
这些来自农村的妇女们,
不施粉末,有云一样淡然的心。
我总会看她们一眼,不说话,偶尔点头,
像对秋日下的杂草
致敬。
除了生计,
有些是为了逃避计生。
哦,你们像秋风一样,或平静,或暗淡,
就像你们的眼神,而你们的眼神
让这世间醒悟得太慢了,像风,吹不干我眼里的浮云。
哦,浮云啊,屯积在县后的上空,
让她们家中的祠堂,香火得以延续。其他再作打算。
其九
每年中秋,我都会写下中秋诗,而今年
我写道:色易近,情难防,三千酒量,你们洞房。
哦,我限于情色酒肉,
不如你们点灯粗茶淡饭。
秋风人间,在县后,一位书生吐着烟圈,双眼浑浊,满脸淤泥,
没有世间的清凉,犹豫得像路边的枯草,
正接受秋风无限的,
缓慢的惩罚。
是啊,我坐立不安,仿佛内心的幽暗,
在县后,被月色剥得干净,
这种凛冽,像枯木长在通往五缘湾的路旁。我没有山水的坦荡了。
《斑驳诗》
叶来
1
在寂静里坐拥余生的光线
听虫子吃着树叶,一切仿佛此生
便是如此虚度
列车时而冲过楼群
打破春日夜晚的寂静
多少事物,如同
我们的一个照面,泥泞得让人不堪
2
春梦搅人,在失去大好春光的时候
你有一张淤泥的脸
在晚暮中,恍惚
而有人在森林中徘徊
久久不愿离去
3
一个人要了三斤牛肉
一坛上好女儿红
在旗亭酒肆,独饮春光
直到落日西沉
他醉成一地的春泥
篱巴外仍是空无一人。山野若干
凄美,仿若她的一生
4
山虚水深。城市中若大的池内之物
无非早市里的鲜亮鱼肉
在菜场里,吆喝声
便是我内心的一片沼泽
我用三两的诚意
来回转了几圈
芹菜、芥菜依了我
5
寂静的春夜,听雨敲打棚屋
缓慢而有节奏
仿佛跌落的果子
轻微,恍惚
下坠的感觉,就像所有的日子
将我陷入泥泞之中
亦如同所有的日子,沉浮于世
雨光掠过,白衣女鬼
遁入草木中
树叶轻微地颤动着,无人知晓
她的名字叫小倩
6
生命宛如莲花
巨大。
窗外大片的雨滴
走得急,夜车驶过,哗啦啦的一片
搅了夜睡人,起身穿衣
从阳台上看到自己的重像
他始终不敢闭上双眼
7
多少事物总在眼前恍动,总像有个声音
在述说,往事不堪
楝树,凤凰木披风带雨
没有说出生长的绝望
而我垂首,无力去探望陋屋外
那种属于他人的习性
8
杂嘈的雨声总是让我无法入眠
春雨年复一年,让我无法形容
草药箱里还躺着镇咳药
牛黄、蛇胆、川贝
掩好门,我不想深夜扰人,却深深不安
9
我的骨头痛了。我取出骨片
仔细端详,这前世的老骨头
那么的晶莹剔透
仿佛他伤感的一生
在闭上眼的时候
都来不及看上一眼,而今日我有幸瞧上了一瞧
10
树木斑驳得让人心神不宁
白衣女子又来叫门
穷书生探首庙门外
空无一人
松果跌落,来世在树下做了风流鬼
11
内心有猛虎,形同斑斓
菩提印证我的后半生
是一块朽骨罢了
在树下,树影冲破了宁静投向湖心
绿叶美好得让人心动
我却目睹了一只水鬼在湖中扑腾
濺起的水花使我黯然
12
三千的海量,等台风过境
是早了些。外面静得让人发慌
孤灯、花影
行人的碎步
内心的杀戮,在楼宇中挣扎
这些黑白胶片,只像蒙汗药一样让我不安
《小暑后》
沙白
小署后,国槐树上的织了
多么让人萧索
他那亡国的嗓音
必定会牵起一个人的闲愁暗恨
必定会让一个人念起另一个人
蝉声铮铮,多么让人困倦
在寂寂午后,草木低垂,山河
颓废
如果,墨汁经夜未干
我将用小楷为你寄去
故国的浮云与落花
《那个人》
马非
那个每天来的最早的人
那个早上都在拖走廊的人
那个能把短短的一截走廊
从八点一直拖到九点的人
那个我们单位的人
那个前年退了休的人
那个到退休连科长都没混上的人
留给我唯一的记忆就是
他用一生在拖走廊
那截走廊居然越拖越脏
《秋日郊外散步》
陈超
京深高速公路的护栏加深了草场,
暮色中我们散步在郊外干涸的河床,
你散开洗过的秀发,谈起孩子病情好转,
夕阳闪烁的金点将我的悒郁镀亮。
秋天深了,柳条转黄是那么匆忙,
凤仙花和草勾子也发出干燥的金光……
雾幔安详缭绕徐徐合上四野,
大自然的筵宴依依惜别地收场。
西西,我们的心衰老得多么快,多么快!
疲倦和岑寂道着珍重近年已频频叩访。
十八年我们习惯了数不清的争辩与和解,
是呵,有一道暗影就伴随一道光芒。
你瞧,在离河岸二百米的棕色缓丘上,
乡村墓群又将一对对辛劳的农人夫妇合葬;
可记得就在十年之前的夏日,
那儿曾是我们游泳后晾衣的地方?
携手漫游的青春已隔在岁月那一边,
翻开旧相册,我们依然结伴倚窗。
不容易的人生像河床荒凉又发热的沙土路,
在上帝的疏忽里也有上帝的慈祥……
《回忆:赤红之夜》
陈超
……军用卡车在月夜疾驰
大地闪出灰瓷般的柔光
演出后,文艺宣传队队友们徒步拉练
他和她,幸运地乘车押运道具乐器
红色芭蕾的霹雳加深了红色娘子军的激动
她的脸闪烁着卸妆后凡士林的酩酊
两颗心因红透而膨胀
哦,那禁欲中就要溜出的纯真的颓废
卡车驶上陡坡,风景和人蓦地荡起
他忙扶住那把大“贝司”
她的身体为卡车惯性所鼓励,倾斜贴向他
像是吴琼花恍惚地贴着红旗
军大衣下两颗红心在激烈地跳动
这可怕的一瞬,修正主义的一瞬
……唇和唇慌乱地碰在一起
红色情欲中的陷落是更刺激的越轨的陷落
已望到电厂的散热塔
颓废的时间还剩三分钟的路程
吴琼花逃亡的身体在努力加速
他的手畏葸地撞到她红军军服下无辜的乳房
修就修吧,热泪迸涌
纯洁,请原谅他们再起义三分钟
当虚弱的心在黎明的湿漉中警醒
悔愧的他们已彼此回避着犯罪的眼神
《父亲》
徐俊国
打我的那个人被喊作父亲
他的拳头坚硬 关节嘎巴嘎巴地响
因为偷吃了邻居家的红枣和月光 他狠狠
揍了我一顿 他冲过来就像火车头撞进麦田
让我想起惠特曼用他的粗嗓门 击败了诗歌的夜莺
《在我的故乡》
徐俊国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见蜻蜓在水草上产卵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分看见蜻蜓边飞边做爱
看见蜻蜓产卵的人 看见蜻蜓做爱的人
很快就会由少女变成新娘
而从新娘到母亲
也就是从这个村到那个庄的距离
从一块红盖头到一块婴儿尿布的距离
少则半里 多则四十里 五十里
《鼹鼠》
徐俊国
大地内部 时光深处
缩着脖子的鼹鼠很像一个绷紧的弹簧
它举着闪亮的小铲子挖地洞
有时快 有时慢 有时深
有时浅
遇到过潮湿的果核 变质的花叶 庄稼的根须
也遇到过腐朽的头盔 倾斜在黑暗中的断剑
鼹鼠在地下挖洞
地上的人隐隐约约能听到它的喘息和警觉
在洞穴的前面
当两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动物骨架突然出现
鼹鼠咯噔一下怔在那里
它举着闪亮的小铲子 不知是继续往前挖
还是悄悄后退 回到明亮的地面上来
《惭愧极了》
徐俊国
作为一个懒散者
与那些义务搬运花粉的昆虫相比
我惭愧极了
在乡下生活这么多年 公鸡不厌其烦地喊我起早
梧桐花从不吝啬自己的花香
每次想起这些 我惭愧极了
从田埂上走过 拉提琴的小蚱蜢告诉我
蓝天护佑着故乡 白云之下全是好时光
那些老眼昏花的乡亲 为了翻捡遗漏的花生
握着小铲子 跪下膝盖挖个不停
她们为劳动所累 但保持了生存的平静
看着她们边擦汗边拉家常
我惭愧极了
《经过》
徐俊国
经过国际大厦旁边的小教堂,
我会稍微跑慢些。
知道里面有人在祈祷,
但不知他们在祈祷什么。
我天天忙,也不知在忙什么,
没有时间静下心来
想一想生命中有什么事需要祈祷。
终于有一天,看门的老婆婆叫住了我:
“小伙子,进来看看吧,
在主面前,你会流泪的。”
谢谢老婆婆,谢谢!
三分钟之内,我必须赶上单位的班车,
我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流泪。
每天,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主啊,请原谅一个现代人。
《听禅》
刀刀
空山新雨后,时间停止之处
清涧石上流,浅浅的热浪由远至近
滚来,滚去。
群蝉,发出的却是孤鸣
随着山头的绿裙子,一声尖锐
一声矛盾,把村落的午睡刺得遍体鳞伤
还是那人,独独的一个
在石头上抚摸青苔,清凉的硬,碧绿的软
仿佛很久以来,时光刻意留下空洞
他坐在那儿,从不起身
《钉子与墙》
凸凹
我在墙上钉钉子
可是,钉一颗弯一颗
始终钉不进去
“我不相信!”
我这样对自己说
并搜罗完家中所有钉子
直到把最后一颗钉弯
我相信
仅仅是为了叫我“相信!”
这面墙才让所有的钉子弯曲
《在南京》
王西平
(一)
梧桐之树,无花无果
同样拥有南京的隐忍精神。你越过马路无数
浓荫修补人影,黑色制服
和死者
就是很好的隐喻。风是白色的
三十万注雨水大军布成悲伤
陌生天空里,秦淮两岸
你腑下身子,说说唱唱
蓬乱破败的胶片
缺口处有美人张望,大户小姐细心择光
打散门前杂草
戏在棉被中泡,长短句支起雕花窗
瞧,南方真有佳木
(二)
比如流水
我相信转动的齿轮,深埋于秦淮
几千年,街道扎根在那里。房屋拥有自己的史诗
这样的结构毁了一茬又一茬
来往的人,越加地乱。步伐于青云
命运正举起木桨
试问,船是什么物种
你是女子,又是什么角色
你扮演的那个书生啊
好残破
(三)
家书凌乱,人已故去
我是迟到的,错过了你。在镜前
终于亮出我的北方真相
圆形的沙果,对比梳妆盒中的尖利情绪
哪一样都很美
(四)
在南京,我终于回到凡间
美人都是重生后的美人
没有姓氏,却很好地活着,待客
微笑
油纸中的风景,奔跑的铁皮,蒸汽
和带水拖把
在草场门,石头城
倾听黑白排水声,马达撑开了河床
小曲小调纷纷落入——
这是鱼的圈套
倘若误入江南贡院
再转身
不要脸的是历史
《小美妇》
林小耳
她知道自己美的时候
已经不年轻了
偶尔素颜,偶尔淡妆
挤公车、逛商场
接住男人抛来的各种目光
她学会了适度暧昧,但不再对谁
交付身体。她眼里有火
轻轻溅出一点,就点着了路边少年的
慌。但她心如止水
再没有哪种温柔,可以把她刺伤
她在第十一根白发的末端
扼紧了自己有限的欢
《梦话》
夜魚
你小声小声地说梦话
说着说着,枕边长出了——
蘑菇、木耳、小白菜
再说,又长出了葡萄和蜜瓜
我听着听着就想吃了
听着听着胸口的河水渐渐漫溢
……
冲垮矜持的堤坝
泥土散了,夜晚一片狼藉
《绣花鞋》
——致海烟
夜魚
偶尔暂停,陷入光阴,以极静
来衬石头的清脆
看,三十五码,超了旧年规范,现在来看
却像一阕雅韵。风铺出路,适合蹑足细听
往事绣在鞋面上,妩媚极了的艳
一瞬足以致命。年代,踏来踏去都是迷
写诗的女子是迷中迷
譬如这个叫海烟的女子,只一低头
深谷就响起来
《秋风吹》
田鑫
秋天深了。这风就越吹越猛
先是吹红了东山的一地高粱,接着
吹黄了西山的一地苜蓿
抽完一支旱烟
父亲就开始磨镰刀。先割高粱
还是先收苜蓿
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祖父说:走到那块地里
就先收那个吧。“风不等人,迟了
高粱和苜蓿,就都成了土。”
《在贺兰山看落日》
田鑫
这氤氲,沉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子里有风,再大也吹不走一个在傍晚之前
还没下山的人——
灌木林中,不时有鸟的叫声
兽的叫声。我要是愿意,一张嘴
这山,就会更加的热闹起来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这热闹
终究没有出现在山里,而落日
却斜过去了,在山的另一边,它厚重的黄
像一场盛大的葬礼,收留一切。山的这边
只剩下些暗,一层接着一层
向我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