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成都凸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0

[转载]在路上:蜀籁呼唤“这一个”

$
0
0

    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扶持四川诗歌、呈现四川诗歌实力的“蜀籁”詩丛,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辑了。朱丹枫同志曾经对这套丛书的出版提出要求,就是“选好作者、出好诗集,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四川诗歌的力量。”

四川是诗歌大省,诗歌是四川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从古代最辉煌的唐宋时期传承至今,优秀的诗人、优秀的诗歌不胜枚举。尤其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川一直站在当代诗歌的前沿,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的诗歌重镇,各种诗歌运动、各个时期的优秀诗人,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四川印记。这之前的第一、二辑“蜀籁”,诗人龚学敏、李龙炳、熊焱、蒋雪峰、鲁娟的诗集已经赢得了普遍的赞誉。这第三辑“蜀籁”的诗人凸凹、杨通、羌人六的出场,代表了四川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成都、巴中、绵阳三地,构成又一道美妙的风景线,而沿线生长的,是四川诗歌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蓬勃生机。

凸凹的诗歌在四川、甚至在中国诗坛都具有极强的辨析度。这缘于凸凹没有沉溺于自己数十年诗歌写作的经验,而是不断地在探索和寻找更适合自己介入生活的独特方式。尤其近几年来,他在诗歌形式上的冒险与创新,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他正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在“第三条道路”的符号上,与其他诗人进行甄别,与自己业已熟能生巧的写作惯性甄别,给自己的写作制造难度,给见惯不惊的诗坛制造陌生。当然,对于凸凹在诗歌形式上执迷不悟的探索,说好说不好的都有,也许毁誉参半,但丝毫没有妨碍和阻挡凸凹的探索,而且凸凹所做的,正是以自己带有破坏性的的实验,把经年不变的传统诗歌形式指向另一种可能。凸凹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凸凹是一个对诗歌有担当、负责任的诗人,因为凸凹知道,一个诗人被自己写作惯性固定成某种形式之后,最要紧的是解放这种形式,寻找写作新的形式、新的路径、新的可能。所以我说,无论凸凹的探索成败与否,都值得,都应该向诗人致敬。

杨通虽然几十年深居大巴山,偏隅一角,却丝毫没有阻隔诗人行走世界的瞭望。在我看来,杨通天生有一双诗的鹰眼,这双眼以360度的视角,具有无比的辽阔、辽阔到无所不及、无孔不入。所以,在阅读杨通诗歌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不一样风景、不一样心境,不一样的惊奇。应该说,杨通的现实生活场域是逼窄的,甚至几乎与外界没有机会更多的交流,但是杨通却能够让自己的洞察与思绪纵横天地。这么多年来,杨通在诗歌里可以给你水墨丹青,也可以给你浓墨重彩;可以让你缠绵悱恻,也可以让你一剑封喉。就像一个高段位的武士,刀枪剑戟、形意拳脚、样样运用自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杨通诗歌在具象与抽象的处理上,以其不同凡响的老道游刃有余,语言的调度和虚实的处理,使他诗歌里的美艳沾有地气,找得到植入泥土的根须。另一方面,杨通诗歌里的具象以及叙事,又能够恰到好处的抽象出空灵。可以说,杨通诗歌的丰富与新鲜,不会让你的阅读产生审美疲劳。

80后诗人羌人六当然是羌人之后,生活在羌民族聚居地平武。他的民族鲜为人知的密码以及诗人日常的安静与内心的狂野,给他的写作注入了引人瞩目的特质。80后,90后年轻一代写作的趋同性和流行感在他那里几乎格格不入。这么多年来,羌人六不追随任何圈子、不跟风作祟诗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独立思考“少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独有和独立,使他有能力常年得以安静,而打量与思考的方向,又让我们不得不为他内心的狂野而惊讶、骄傲。在羌人六的诗歌里,那些密集出现的关乎自然、人性以及生命的触及,似乎都带有神性的引领,而人类的脆弱与善良在诗人的眼里,皆具有无以伦比的崇高与神圣。贫苦的乡村与浮华的城市在诗人看来,一样的肤浅、一样的闭塞、一样的不可思议。只有脆弱是真实的,只有善良是美好的。这样的单纯,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恪守,正是青年诗人羌人六写作的力量与高度。

又是一辑“蜀籁”付梓,时间又过了一个年头,一些人离开,一些人走来,我相信诗歌永远在路上。这一套丛书的编选之所以不设立编委会、不需要集体研究,因为编委会讨论的结果是平衡,是统一,唯诗歌恰恰要摈弃的就是平衡和统一。四川诗歌队伍拥有强大的阵容,我希望每一个诗人都成为“这一个”,只有成为了“这一个”,你才有资格说你是诗人。

 

                                            2014·7·9落笔于巴西·德国血拼凌晨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