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占着茅棚不拉屎。既为龙泉驿区政协委员,还是提个案吧:
关于区域地名统一为“龙泉驿”、不宜用“龙泉”指代全区的建议
一、现状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在第1359页,有对‘驿’的注释:‘驿站。现在多用于地名:龙泉~(在四川)。’可以跟驿组合成词的字很多,地名带驿字的也有那么一些,但《词典》偏偏选择了龙泉驿。这是因为从驿的意义上讲,龙泉驿地盘大,人丁多,历史久,还是知名度高?我想编者一定考虑了众多的因素,民主之后才集中的。”(《花蕊中的古驿》,凸凹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龙泉驿区志》载:“龙泉驿历史悠久。古为蜀国地,长松山尚存蜀国先王蚕丛庙遗址。唐置东阳县,后名灵池,宋改灵泉,至明洪武六年撤县,历673年。此后改隶简州,明初置巡检司,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1949年12月27日解放,今区境分属简阳、华阳两县。1960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现为行政副地、州级。……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袭至清末,为川中名驿。”
以上说明,龙泉驿是历史和世界公认的全区的地名,是区境、区域的行政名,涵盖550多平方公里的幅员。而龙泉,仅指龙泉镇、龙泉街道。
“现在,一些人的文章,甚至区镇(街)乡印发的一些公文,时不时就把驿字给省了,简称或直接管龙泉驿叫龙泉。很多时候,一个文本中,一会儿龙泉驿,一会龙泉,而公章显示的则一定是龙泉驿。我想,可能是多个驿字带来了书写和口头表达的麻烦,不顺溜,不宜对仗工整,抑或在城市化后工业化的背景里、在通信邮电网络宝马高速公路成堆的词藻中,驿字显得土了、旧了、小了、落伍了、不协调了?”(《花蕊中的古驿》,凸凹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二、“龙泉驿”、“龙泉”混用带来的问题
1、让人尤其外地人莫名其妙,不知到底哪个地名正确。
2、混乱、模糊、削减了一个法定地理名称对外的发布、推广和确指,影响并发散瓦解了龙泉驿三字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3、反映政府的随意性和不严谨、不严肃。
4、龙泉驿是唯一的,龙泉很多。中国用龙泉作地名的地方不少,浙江有市(著名的龙泉窑、龙泉剑所在地),黑龙江有“上京龙泉府”,多如牛毛的是镇乡村。
5、其他问题。
三、建议
1、龙泉驿就是龙泉驿,不能简称成龙泉。试想,把都江堰市简称为都江市,把青白江区省约为青白区,把哈尔滨市精练为哈尔市,是什么感觉?
2、党委、政府所有公文不再以龙泉指代龙泉驿。
3、党委、政府外宣稿件不再以龙泉指代龙泉驿。
4、《龙泉开发》期刊更名为《龙泉驿开发》期刊,“龙泉电视台”更名为“龙泉驿电视台”。
5、区委区府两办下发《关于我区行政地名统一规范为“龙泉驿”、不再用“龙泉”指代的通知》。
提案人:魏平
2015.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