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学虚实相生的意义
——读凸凹长篇历史小说《汤汤水命》
文/小乙
不同于《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红楼梦》等用虚构人物表现大历史的作品,《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以下简称《汤》)需要直面李冰这个真实存在的特定人物。但李冰的历史形象很模糊,民间形象又几乎以传说或神话的方式出场。因此,塑造李冰的文学形象难度极大。不过,小说家凸凹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挑战。
《汤》对主题定位、叙述策略、情节设置和结构创意等的处理,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尤其人物间的称谓和语言表达习惯,均建立在史识的基础上。所以,关于《汤》的写作技巧和特色,在此不作多过解读,我更加关注如题的探讨,虽然这不是新鲜话题,但针对《汤》这部作品很有必要。
首先,李冰主修的都江堰工程惠及世代,为什么正史中有关他的记载如此之少,且语焉不详?仅仅因为那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吗?我试着在《汤》中寻找答案。凸凹笔下的李冰,独立特行,不按官场规则出牌,他的人生目标不是步步高升,而是学以致用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样一个“治水控”,自然很难得到朝中大人物的真正青睐。再看看李冰的亲属朋友:师友王叕是赵国贵族家的逃奴,胞兄峤的义父泮,是一心想着反秦复国的开明末代蜀王之后,嬴漪作为李冰的下属,向秦王自我检举是蜀太子之后,而嬴漪的妻子婞又是李冰的义妹,而初恋情人桃枭的女儿又是峤的妻子……由此可见,在秦国的眼里,李冰以及跟他有情感瓜葛的人,政治背景和身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于是,可以推测,在李冰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的功绩有意被淡化,以致于后来难以用可考证的史料填补。当然,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但这样的小说人物关系设定,至少为解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其次,谈谈《汤》中的文学虚构和艺术想象。史料止于事件,小说进入事件内部。在这个内部,凸凹巧妙地将秦昭襄王、司马错、白起、田贵、王叕、羊磨、甘茂、范雎、张若、陈壮、赵丹、陆铎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各种事件勾连起来,用切合史实的逻辑推演,塑造以李冰为核心的众生相,清晰地描绘出那个大争时代的特性。当这一切给予读者的,不是演义或传奇色彩,而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作者的尝试就是成功的。
第三,《汤》同时在李冰身边的工作圈和生活圈设定了不少虚构的人物,如李冰的父母,以及嬴漪家族、桃枭、金渊、阳平女巫、羊雪、鹿溪、蜀郡府幕僚等,他们作为历史见证的在场者,用各自的方式在呼吸和说话,共同参与历史事件。它们算不算解答了众多的李冰之谜?我认为,历史小说的本质不是还原,而是通过演绎和扩充,写出切合时代的各种人物命运,这些命运的集合,自然就构成历史的命运,所有对疑问的解读则自然而然地隐含于其中。否则,历史中的一切,将在时间的河流中失去色彩和灵光,失去史味和史趣。
总之,《汤》中的虚构,并非背弃史料的虚构,而是在史实的框架内,用虚构尽可能地推演真实。换言之,无论谁来写李冰,都很难用另一种虚构写出超越《汤》中的“真实”。况且,寻找历史学家都解决不了的真相,从来就不是文学的责任。作家需要做的是,借助文学方式对历史人物进行审美与人性观照。毋庸置疑,凸凹完美地做到了。
【作者简介】钟志勇,笔名小乙,洛带客家人。2015年开始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数十万字见诸《朔方》《作品》《青年作家》《草原》《西部》《四川文学》《安徽文学》《湘江文艺》《山西文学》《延河》《黄河文学》等刊。曾获《青年作家》小说征文一等奖、深圳市打工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