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凸凹诗歌的规划性、独特性、当代性
彭志强
凸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诗歌而进入小说,又从小说回炉到诗歌。因此我想说,他的诗歌呈现出规划性、独特性、当代性三大特征。
一,先说规划性。
凸凹是对一个题材规划好了,才会动笔写。比如今天研讨会的作品《劳动万岁》,去年我们在龙泉山喝茶时,他就在研究工匠,谋划并创作相关作品。《劳动万岁》最后集纳为129位工匠塑像。没有规划和毅力,没有他用小说给人物塑造骨肉的手法,他是难以完成这部作品,难以塑造一批平民英雄群像。
二、再说独特性。
凸凹诗歌,其实有多样化呈现与表达,就我个人偏爱来说,我最欣赏他的《蚯蚓之舞》,写得空灵又大气磅礴,给人想象空间很大。
《劳动万岁》写人,也及物。看上去很随意。然而就是这种随意,和至情至性,显得他用诗歌记录的工匠人物有血有肉。正因为他对工匠人物的生平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他们的个性与情感都研究得很细,所以这些带着情感温度的诗歌,用诗句塑造的陌生人变得熟悉可亲,就像生活在我们中间一样。
三、说说当代性。
有人也说是现代性。应该说新时代以来,诗歌要怎么写、写什么,从《诗刊》到《星星》都举办过各种论坛或者研讨会,听说《草堂》诗刊也将举办新时代诗歌论坛。
凸凹的《劳动万岁》,就是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一个探索。讴歌时代,首先要参与时代参与生活,才能深入工业各个流程产生诗之心像,由此创作的诗歌作品也才有生活感,也就我说的当代性。凸凹工作经历丰富,其中就有多次参与工业生产和管理的工作,他熟悉工人,也崇拜工匠,感情很深,所以笔走游龙,写来如鱼得水。我理解,他写这部作品,就是再次回炉,再做一回工人。所以,我要说凸凹诗歌还呈现出一种匠心精神。
总之,今天借助《劳动万岁》研讨会,研讨凸凹的诗歌,我觉得很有意义。至少,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如何诗意表达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
2019.12.5
